[1].姚本先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[M]. 合肥: 安徽大学出版社, 2011.
[2].辛自强, 张梅, 何琳.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[J]. 心理学报, 2012, (5): 664-679.
[3].韩丹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[J]. 教育探索, 2009(12): 121-122.
[4].陈悦, 陈超美, 胡志刚,等.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——citespace实用指南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2014.
[5].魏建国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[J].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, 2012, (11): 115-117.
[6].邱小艳, 宋宏福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[J].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 2013,(1): 95-98.
[7].何元庆, 钱景. 体验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[J].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 2014, (11): 74-76.
[8].陆竞文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案例教学的辩证分析[J].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, 2012, (1): 168-170.
[9].鞠鑫, 余鹏彦. 信息化案例教学在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”课程中的应用——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设计[J]. 中国教育信息化, 2012(23): 68-70.
[10].杨心德, 曾祥春. 案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[J]. 教育探索, 2005(9): 93-95.
[11].刘利民, 李逸龙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性的研究[J]. 理工高教研究, 2003, (4): 9-10.
[12].龙晓东. 简论以发展为主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[J]. 现代大学教育, 2004 (2): 79-82.
[13].周虹.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”课程的教学改革[J]. 教育与职业, 2014 (17): 135-136.
[14].丘文婷.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[J].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, 2014, (12): 103-104.
[15].张利.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[J]. 中国成人教育, 2013 (1): 151-153.
[16].罗锐, 崔天译, 袁方政, 等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效果评估[J]. 现代教育科学, 2015 (1): 45-50.
[17].邱小艳, 唐君.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[J].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 2011, (1): 115-117.
[18].韦志兆. 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[J].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, 2010 (11): 72-74.
[19].王兰锋.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[J]. 教育探索, 2012 (4): 145-146.
[20].刘春艳, 刘衍玲, 陈显莉, 等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分析及编写要求[J]. 教育与教学研究, 2011 (4): 7-9+25.
[21].刘洋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[J].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, 2011(18): 126-127.
[22].柳友荣, 吴桂翎. 回归生活: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路径[J]. 中国高教研究, 2010 (2): 83-85.
[23].张怡斌. 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[J]. 教育研究与实验, 2009 (S2): 33-35.
[24].宋志英, 严云堂, 吴云助, 等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[J].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, 2013, (2): 128-130.
[25].刘海燕, 宁淑芬.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[J].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, 2010(9): 98-101.